世界衛生組織與台灣針對流產的定義是「妊娠不到 20 週,非人為因素導致胎兒脫離母體」,
而日本婦產科協會的定義則是「母體提早分娩小於 22 週的胎兒」。
流產大致上可分成「自然流產」與「人工流產」兩類。
人工流產就是以人工中止懷孕,手術的主要目的為保護母體。
很多時候,寶寶的健康狀況必須直到 24 週以後,以高層次超音波等技術確認,
才能考慮是否進行終止妊娠,因此在 8 週內就要下決定是不可能的。
在考量到孩子與母親的健康情況下,英國與法國甚至有懷孕 30 週進行手術的案例。
除了人工流產以外的流產就被稱為自然流產。
在所有懷孕的母體中,自然流產的發生率約為 15%。
自然流產並不是罕見的事情,任何人都有可能發生,
大約有 80~90% 的流產發生在妊娠小於 12 週的早期階段,
因此才會有「沒滿三個月不能說」的習俗。
早期流產的主要原因,可能為染色體/受精卵異常的狀態,
也就是幾乎在受精和著床的時候,就決定了胚胎的命運。
懷孕初期的時候,因為工作或是運動而造成的流產是非常少的。
約 10~20% 流產發生在懷孕的 13-20 週內,在這期間發生的許多流產案例通常沒有明顯的原因。
不過,在母親的方面可能是由以下幾個原因引起的:
1. 容易凝血的疾病 (例如抗磷脂抗體綜合症)
2. 子宮肌瘤、瘢痕組織、雙子宮、宮頸功能不全
3. 生殖器官的結構異常,例如子宮口會隨著子宮的生長而張開
4. 使用古柯鹼等藥物、飲酒、吸煙
5. 重傷,例如突然的精神打擊。一般的輕傷像是滑倒或跌落通常不會引起流產。
6. 巨細胞病毒或德國麻疹等傳染病
7. 甲狀腺功能嚴重衰退或控制不良 (甲狀腺活動不足)
8. 糖尿病 (嚴重或控制不良)
9. 腹腔疾病、慢性腎臟疾病、系統性紅斑狼瘡、高血壓等疾病(治療不當且在懷孕期間未得到控制)
10. Rh 血型排斥 (當母親是Rh陰性而胎兒是Rh陽姓時)
理論上來說,女性可以在更年期 (大約 50 歲) 之前受孕,
但是流產率從 32 歲起就開始增加了,在 40 歲中期,流產率將達到 50% ~ 60%。
曾經有流產或早產經驗的話,往後的懷孕中流產率也會增加,再次流產的機率如下:
兩次流產:24%
三次流產:30%
三次以上:40-60%
發生懷孕終止的情況,爸爸媽媽肯定都會傷心;但是請千萬不要自責。
畢竟最重要的是堅強起來,找出原因,然後繼續為寶寶把身體養好。
流產次數越多,往後再次流產的風險就越高,
如果不找出原因並進行治療的話,往往都會因為相同的因素導致再次流產。
一般來說,如果只有一次流產,並不特別需要檢查。
但是如果有二至三次的流產次數,母親及父親身上都可能帶有導致流產的原因,
就需要接受 POC 或孕前檢查。
在大部分的情況下,可能會找不出流產的原因,
這些案例通常都是偶發的胎兒染色體異常,父母身上並沒有特別的病因。
如果您的孕前檢查結果無異常的話,也不需特別接受其他治療,
下次的成功受孕機率還是很高的,可以放心地期待寶寶喔!
關於 POC 檢查,之後會更詳細的介紹給大家!